2007年5月26日星期六

情人


談中國文化,很自然觸及一夫多妻的問題,很多人都認為一夫一妻是合理的,公平的,而對於中國古代的一夫多妻大加鞭撻,我以為,這種評論無視歷史和傳統社會的特質。

中國是最多戰爭的國家之一,有歷史學家作過統計,中國分裂的時間較大一統的時間為多,而中國談戰爭的詩文也蔚為奇觀,不信嗎,在香港語文文學課程當中,跟戰爭有關的就已不少,《兵車行》、《曹劌論戰》、《弔古戰場文》、《國殤》……,如果真要選一個必須教的「單元」,恐非戰爭單元莫屬。

然則,戰爭多跟一夫多妻有何相干?
在父權社會中,戰爭中死者都是男子,花木蘭也就只有一個。所以杜甫有「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的名句。家中的孤兒寡婦誰來管?在沒有公援、沒有公益金、沒有捐款熱線的年代,女子也沒有謀生的能力,只好依附在高門大宅之下,為婢為奴、為妻為妾。一夫多妻漸漸成為社會普遍的現象,並非偶然。隨著社會的進步,女子受教育成為「女強人」,一妻多夫的出現也許指日可待。君不見現在的女孩子不婚不嫁,以裙下之臣眾多為榮,以定於一尊為落伍,以獨身為時尚,以同居為常態嗎?曾經聽一位年青朋友說,現在很難找女朋友,我問明原因,原來他想找一個沒有拍拖的女孩子,以便展開追求。結果春去秋來,花開花落,他依然是天涯孤客,芳草麼,依然在斜陽外。
話說回來,內地高官包養情人,情況是否如報章所言,不得而知。只是貧富懸殊是發展中國家的普遍問題,不少女孩子也慨嘆找不到「好男兒」,一些有權有財的人,自然是受歡迎的人物。因此據說現在的狀元都棄醫從商去了,甚麼法律、醫學、建築靠邊站。
如此說來,要真正「解決」這個問題,也得從解決貧富懸殊問題著手,方為上策。
嘗言道:不患寡而患不均。有人一輩子找不到好伴侶,也有人天天換情人。
禁不住要問:到底還有多少現代男女在追求真正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