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言童語》是一本學生作品集,是選本的一種。我國歷代都有各種詩文選本,最大型的要算是《昭明文選》,而最家傳戶曉的是《唐詩三百首》。一個好「選本」可以見出選者的「標準」,入選作品水準的高低也決定了它的流傳價值。唐詩選本多不勝數,為甚麼到現在還是以《唐詩三百首》為首選?在五萬多首唐詩當中,難道沒有入選的就不是好作品?因此,各年級的作品也不妨張貼在校園內,讓學生、家長寫寫意見,也可上載學校網頁,讓大家來品評,也是給予創作者最大的鼓勵!
古文大師韓愈認為學校老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編書,是另外一個專業,是出版社的份內事。也因此,坊間所見的學校文集並不多。除了「經費」這個實實在在的因素外,有心的教師須付出額外的精力。我在當中學老師時也編過幾本文集,所以深明此苦,而苦中有樂。樂的是看到同學的作文變成「作品」,有機會藉此公開讓大眾品評,好像參與甚麼公開賽、國際賽似的。也許將來有一天,教育局可以統籌全港中小學的校園文集出版工作,教師的職責是推薦和撰寫評語,其餘的具體工作由專責部門主理,這樣,老師可以辦更多的寫作班,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帶學生遨遊創作的廣闊天地。
毋庸置疑,入選文集的都是好作品,但好作品是怎樣產生的呢?我想,學生的創作態度決定了作品水平的高下。以前把中學會考的試題給中三學生試作,題目是:〈星期天上茶樓的見聞和感受〉,結果學生把常吃的「點心」全部寫下來,密密麻麻的填滿了五百格,卻毫無「內容」,即言之無物。而且,錯字連篇累牘,也見出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認真。要改變學生的創作態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得從題目做起,看《童言童語》當中的題目:〈全自動考試機〉、〈天崩地裂時〉、〈與外星怪物做朋友〉、〈「機」餓鬼〉、〈我爸爸原來是女人〉、〈橡皮擦復仇記〉等,都令人有想看的衝動,開放型的題目可以容許學生有更多發揮的空間,只要學生有創作的需要,有寫作的動力,作品距離「言之有物」的目標就不遠了。
學生都期待著老師派發作文,而評語是對學生最大的回饋。假如學生每次發回來的作文,只有「內容充實、文句通順」八字真言,再求進步的動力就大大減低了。《童言童語》是個難得的校園選本,老師可以在指導學生寫作時作為範例,讓同學分析討論,藉以借鑑改進,那麼,這個選本的意義就更大了。
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我認為,小作家也可以寫大作品。為甚麼?如果作家的「小」是指年齡,年齡的小不等如寫不出好作品,小學生都有無限創意,有時候,篇幅短小的作品絕不比長篇大論之作遜色。柳宗元的〈江雪〉堪稱詩國的奇葩: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
千古丹青妙手,也爭相以此為題,繪出不少動人的江天雪景圖。顧城的〈一代人〉也只有兩句: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由此可見,學生從「小」做起是正確的方向。
最後,感謝張國柱校長、梁善營主任邀請我來校演講,在我與家長近距離的接觸當中,感受到大家都十分關注學生的成長,而這篇序言也是我對學校、對家長、對學生的一點心意。我謹與關心學生的家長和老師們,在文集出版之際,一同見証我們的小作家成長。我深信,有一天他們都可以寫出偉大的作品。
曹順祥序於香港教育學院中文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