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報:生活語文
文章日期:2008年4月24日
謝霆鋒早前獲奧組委點名主唱全球唯一的廣東獨唱版《We are ready》,容祖兒也參與演唱中央台奧運主題宣傳歌《相信愛》,鋪天蓋地的宣傳是否擋得住古巨基的《情歌王》?我不曉得。但《情歌王》是情歌的精華,王力宏、黎明、張學友、光良、劉若英、王菲、周華健、張惠妹……經典名曲幾乎都網羅其中,一時間令人有時空錯亂的感覺。
愛情是流行曲永恆的主題,是穿越時空的。流行歌詞也是時代的倒影,它反映了不同時代的面貌和價值觀。周旋的《天涯歌女》為什麼叫上一代人熱淚盈眶?梅艷芳的《壞女孩》、張國榮的《風繼續吹》,當時的年輕人有誰不會唱?因為,它唱出了一代人的心聲!所以,研究文學的人涉足流行文化固然不應視之為不務正業,文化研究者論性別角色、談私人空間、評社會現象,當然不得不為流行歌詞作專題研究。以許冠傑為例,他妙談美女愛情、綜論民生疾苦,《追求三部曲》、《雙星情歌》、《梨渦淺笑》、《加價熱潮》、《賣身契》、《制水歌》,首首經典,像《詩經》一樣風靡大眾。如果要了解不同時代的狀,流行歌詞就是一部社會文化的《四庫全書》。
每四天供水一次已成歷史,「又制水今晚點涼,成晚要乾煎真撞鬼」的感受,也許再難引起共鳴,但加價是個永恆的課題:80年代的前途問題、石油危機,百物騰貴,且看《加價熱潮》是否叫你心有戚戚然?「牛油又加 蠔油又加……可惜真金白銀貶晒值 無法啦 無法啦 佢加就加 都由佢啦 」;「家陣惡搵食 邊有半斤八咁理想」,1976年的《半斤八》反映升斗市民的生活,表達普羅大眾的心聲,也許更為「不朽」。
社會貧富懸殊,打工仔備受剝削,許冠傑是他們的「代言人」。今天,如果連特首曾蔭權也以「我要做好呢份工」為競選口號,一般打工仔的處境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流行音樂往往「比那咒罵的人聲更美」(徐志摩〈再別康橋〉),流行曲之所以動人,有時候,比起無休止的叫囂謾罵更具有懾人心魄的威力,對推動社會文化可以有立竿見影的功效!
也許有人認為許冠傑的歌詞很「俗」,難登大雅之堂。以五代北宋的小令歌詞為例,原本就是在歌筵酒席之間演唱的,內容圍繞美女與愛情,曾經被認為是「俗」,後來文人用寫詩的方法去「填詞」,於是一步一步的「雅化」了,跟音樂分離了,「讀」的人也少了。因此,從本質上說,歌詞的「俗」似乎是天經地義的,通俗是它的根苗,只要不至於庸俗、猥褻就可以了。「見你咁靚真銷魂 我已變到瘟瘟燉 瀝瀝鶯聲真嬌艷 但願共結好鶯盟」(《春夢良宵》)你認為歌詞俗不俗?但記得這首歌的人已經不多了。
當禮賓府和立法會大樓前站滿了手持「標語」的「遊人」,當女孩都熱中於在NDS裏切菜刨瓜,當男孩都沉浸在PS3的格鬥廝殺,在虛擬世界公然挑戰道德倫理……我們的流行歌曲中反映了多少?巨星們,你們的歌曲應該呼應時代,為時代領航,還是繼續徘徊在時代的邊緣?談「情」,也應包括「世情」,即社會眾生相吧!歌詞雖然不是月旦人物、評是論非的劊子手,但也不妨是反映時代、補偏救弊的一面照妖鏡!
文:香港教育學院中文學系高級專任導師 曹順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