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談普通話教中文的問題,自然想起白話文和白話文運動。
在美國,學習中文的不僅來自華裔家庭的學生,一些非華裔的學生也加入其中。中文熱的報道不僅見於美國華文報端,美國主流媒體也載文報道「中文熱」。《時代》周刊曾載文指出﹕二十世紀掌握英語是領先一步的關鍵,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紀,掌握漢語則成為佔據優勢的體現。
今天是五四運動八十八周年,想起白話文運動大師胡適,他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佩服的學者,如果他泉下有知,恐怕也對於今日的情況憂心忡忡!外國人在努力學漢語,為恐落後於人,而我們的母語教育,來來回回,到如今仍然爭論不休,中文教育不受重視,語文水平早已為人疚病,香港學生普通話水平也不見得進步了多少,反而偶然聽見一些來往內地香港的商人,語感不錯,語音面貌中規中矩。
美國《僑報》報道稱,一個國家外語教育常常跟世界政治和經濟氣候密不可分。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當美國和蘇聯展開太空競賽時,許多美國學校開始教授俄語﹔而日本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強勢的經濟,也促使當時不少美國學校轉而教授日文,而如今無疑是中文的天下。
世界各地流行學習中文,那是漢語,口語是普通話,不是香港人日常所說的粵方言母語。香港的下一代,怎樣迎接地球村,如何邁向國際化?
看來,正值曾特首建立新班子,是時候聽聽各方之士的高見,救救白話文、救救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