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9日星期六

月的聯想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巴士的電子屏幕上看到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才驚覺中秋已近。月亮、中秋、月餅,從月的意象所衍生的情,遍及親情、愛情、鄉土之情等。月餅有不同的品種和餡料,而月亮也可以令人產生不同的聯想。

從月的圓滿想到「人月團圓」,由物聯想到人。「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無論杜甫與至親離別,還是白居易兄弟離散,望月思念家人,都是人情之常!大才子蘇東坡也不例外,在丙辰中秋懷念弟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已成絕唱!詩,是最最優美的歌曲,詩經、宋詞、時代曲,都注滿了歷代文人的情愫;月,是最最永恆的象徵,蘇軾、鄧麗君、王菲,都牽繫著千載人類的心扉。

月亮跟愛情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一輪明月是多少愛情故事的見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一千四百年前的詩句依然楚楚動人。詩詞善用比喻,往往取其相似之處:「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别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到團圓是幾時?」現代通訊發達,視像電話可以滿足南北東西有情男女的需要,儘管短訊話音排山而來,但想象力是文學的靈魂,精煉的情詩還是具有不朽的魅力!

月亮也是鄉情的最佳註腳。「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滿載多少遊子的心聲?當珠三角的烏煙瘴氣飄然而至,萬丈高樓拔地而起,閃爍的霓虹燈光令人目眩神惑,擡頭所見,月亮只得從烏雲背後探出頭來。當嫦娥一號也登陸月球,你大概不會再問「青天有月來幾時」,「欲上青天攬明月」也顯得荒唐可笑!但人總有悲歡離合,而月亮,也有陰晴圓缺。聯想是一匹千里馬,幅度愈大,空間愈廣,是銅牆鐵壁也擋不住的。

當懂得分辨明喻、暗喻和借喻之後,不妨運用想象力創造新穎獨特的比喻。除了從相似角度構思之外,也可運用對比開展想象的翅膀。如果說「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有點懾人心魄,余光中從「最甜的牧地」想到「最鹹的海」,則教人措手不及,出乎意料之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