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2日星期五

演講的魅力


補記:這是數年前寫的文稿。因為剛出任「全港青年學藝比賽」中學普通話組評判,比賽結束,不得不提示同學一些重點,卻又苦無時間。於是,只好提出要點,卻未能暢所欲言。盼望同學細心閱讀下文,只要好好揣摩,努力耕耘,將來都能成為演辯高手! 演講的魅力 原載:朗文教學通訊2009年1月及2月 筆者近年一直擔任各種公開演講比賽的評判,賽後都有同學來「取經」,希望知道怎樣作一個好的演講,可是,一般比賽時間緊迫,根本不容許跟參賽者有太多的交流討論,而賽後的總評也只能點到即止,難免予人語焉不詳之感。因此,藉本年度全港青年學藝比賽之「全港青年演講比賽」之後,筆者嘗試就歷年所見,談談個人的體會,相信對於一眾有志於提升演講技巧的同學會有一點啟示。同時,近年無論大中小學,都愈來愈重視說話訓練,其中又有「個人短講」環節,箇中道理,與本文所說的「演講」是相通的,讀者如能細心思考,亦當有助把握當中竅門。 誰不想自己的演講充滿魅力?這得從演講的特色談起。 演講跟辯論不同,演講的人在講,有聽眾,卻不會馬上回應;辯論則重在辯,重在詞鋒尖銳、一針見血,所謂唇槍舌劍,對辯者都在刀光劍影之下交鋒。演講跟朗誦又不一樣。演講都有一份稿子,一般是由演講者撰寫,是講者的獨白、講者的心聲;而朗誦的作品一般是他人的,都是早有定評的佳作,朗誦者的「責任」只在演繹,主要通過聲音,把原作者的所思所感還原。《文心雕龍‧知音》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世遠莫見其面,覘文輒見其心。」朗誦者就是要把作者的「文心」朗誦出來。因此,演講重在講什麼、怎麼講,而朗誦者一般沒有「朗誦什麼」的煩惱,只有「如何朗誦」的問題。 演講需要稿子。凡是精彩的演講,「稿子」首先必然是一篇精彩絕倫的文章。因此,演講者得為每一次演講花最大的精力去撰寫一份出類拔萃的演講辭。這是準備演講的第一步。如果好文章有了,就是怎樣把好文章「講出來」,講的時候要有一定的「演」,這樣才是名副其實的「演講」。也因此,有人乾脆就把重點放在「演」的部分,於是隨手拿來一篇內容空洞的「稿子」,即使孔子再生,手執這麼一份講稿是無論如何也作不好演講的!即使說者口才如何了得,表達得再精彩,內容也是空洞乏味的,再多的花言巧語不過是「作秀」而已!尤有甚者,如果把「演講」演成了話劇和舞台劇,表情、動作、語調過度誇張,也不是好的演講。正如《文心雕龍》說:「飾窮其要,則心聲鋒起;誇過其理,則名實兩乖。」演講要能把握演講本身的特點,才能做到「誇而有節,飾而不誣」,才能有動人的力量! 具有魅力的演講到底是怎樣的呢? 首先,在內容選材上,演講者首先要對「題目」和「對象」有充分的了解。就題目而言,「京奧印象」和「金牌的背後」就很不一樣。前者可以比較隨意談談個人的印象,只要不是故作驚人之論,一般都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後者則比較具體,努力堅持、汗水辛酸等等,都可以講,只是怎樣講得更有說服力吧了。即便是最平凡的題目,講者也須「言之有物」,不能無的放矢!像「檸檬茶」這樣的題目,不妨從的「詠物」角度思考,由物及人;也可以借物抒情,由情入理。再就「對象」而言,跟學生演講和跟教師演講也不一樣,跟市民大眾演講和跟某個行業的人演講也不一樣。講者如果不了解「聽眾」是誰,是無論如何也作不好演講的。眾所周知,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本身就是一篇上佳的演講辭,因此一直是教材的範文,是論說文章的典範,作者能把握聽眾的需要,在跨越半個世紀的今天再讀,依然令人動容,可見文章的感染力! 其次,在語言的選擇上,語言的「雅」和「俗」必須把握得好,對象才會產生共鳴,否則如對牛彈琴。比如說,在街頭為市民大眾作競選演講,太雅了,無法打動群眾;在一個專業的集會上,用了粗俗猥褻的話,也會令演講黯然失色!這牽涉到語言、用字、修辭各方面,不能不倍加重視。同時,書面語和口語的協調也十分重要,全是書面語,只在「朗讀文章」,那並不是演講,演講不是新聞報告,要有「講話」的感覺,就必須注意「語調」了。演講語言要在朗讀文章和口語對話之間,太過「書面」、太過「口語」都不行。 再者,在演繹手法上,演講的「語調」也是十分講究的,比如當演講中引入寓言故事,而內容可能涉及不同「角色」時,那麼,因應不同「人物」、不同「階層」、不同「年齡」就有不同的語調;不同場合、不同情景、不同對象又有不同的語調;不同情感的變化,也就有喜、怒、哀、樂各種語調;不同的內容表述,也可以有直述、疑問、感嘆、祈使各種語調等等。像寓言故事「狼和小羊」,須突出小羊的機靈和稚氣、老狼的奸狡和兇殘、敘述者感慨的口吻等都有不同的語調。此外,演講者也可因應內容的需要,運用「獨白」和「對話」等不同處理方式,以配合各種語調變化的需要等等。 總之,論說文「破題立論」,「總─分─總」的結構,乃至論點、論據和論証,善用「歸納法」和「演繹法」等,都值得演講者用心思考!要之,在內容的組織和安排上須要注意突出重點、條理分明,因應不同的講題,把關鍵處勾勒得清清楚楚,為內容安排合理分明的序列,讓聽者綜觀全局、了然於胸。再者,由於一般聽講者手上都沒有演講的底稿,要是演講時主次不分、條理不明,聽者如墮霧中,演講的魅力又給打了個折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