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9日星期日

成都、長江三峽之旅

長江,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也留下了數不盡的名篇。我有幸作為成都、長江三峽學術文化交流團的一員,終於來到嚮慕已久的巴山蜀水,體會到大詩人登高懷古的豪情。

浣花溪水光瀲灧,教人想起英國的康河。不過,只有杜甫才不折不扣地寫出傳誦千古的詩篇,「草堂留萬世,詩聖著千秋」,信步花間,幻想自己就是「江畔獨步尋花」的杜少陵呢!「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我們早來了,梅花還未開,好一座氣吞雲夢的「天下江山第一樓」已在前面。李白因崔顥題詩而「擱筆」,「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登上「楚天極目」的寶塔,耳畔傳來陣陣木樁叩鐘的聲音,是回程的時候了。

「萬頃波光歸稼穡,四山靈氣慄蛟龍」,二王廟內,供奉治水功臣李冰父子,今天,在安瀾橋上一步一驚心,「深淘灘、低作堰」,令人嘆服古人的睿智和膽識。走在見底的石灘,仰望山上,幾疑神仙就棲於煙靄繚繞處。「三星堆」出土文物幾乎改寫以中原文化為中心的歷史,眼前的塑像,精巧得近乎完美,足與西周的鐘鼎文明分庭抗禮,「是外星人建造的嗎?」同學爭相買一個仿製品回去收藏,大家都上了難得的歷史課。

在成都,我們與成都巿洛帶中學校作課程交流。課後,洛帶中學和惠僑師生紛紛集體拍照和留念,後來,在參觀江西會館和廣東會館時,同學們已經手牽手談天說地了,他們都說:「很珍惜這份難得的友誼,回港後仍可用電郵保持聯絡呢!」

在重慶吃過麻辣火鍋後,我們登上郵輪,展開三天的長江之旅。三峽途中一直風和日麗。奇怪,到了巫峽,忽地天色灰暗,難怪杜甫詩云「巫山巫峽氣蕭森」了。仰望神女峰,無論如何都不能想像「神女有心,襄王無夢」的典故與此有何相干。反而輕舟橫渡,險象環生,我們坐在巨型的國賓五號中,只能頂風冒雨,但是,小心感冒啊!

在瞿塘峽口,我們登上了一座歷史古城,有道是「白帝城高急暮砧」。周恩來也在石碑上親筆寫下李白的詩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想到劉備當日托孤於此,不禁要問,誰是真正的英雄?曹、劉、抑或諸葛先生?

酆都鬼城並不可怕,天子殿、剝皮地獄、望鄉臺,在我們眼中不過圖像和雕塑而已,反而在登上纜車之際,同學的尖叫聲更加嚇人。想想看,「善者彰,惡者禍,理所當矣;直之升屈之沉,亦非謬矣。賞善罰惡,毫釐不差,須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爾知罪乎?」鬼門關內,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道德教育。跨過奈何橋,左橋代表錢財,右橋代表健康,聰明的同學們,都選擇了後者,大抵寧可信其有吧。
神農溪上,縴夫拼命地拉,「啪」一聲,竹桿斷了,拋到溪中,一點婉惜也沒有,大概已習已為常了。土家族的情歌勾不起同學們的興趣,反而族人獨特的墓葬方式──「懸棺」文化引起議論紛紛,「是外星人放上去的嗎?」離去時,依然是一連串的問號。買下一雙手造的草鞋,對方投以感激不盡的眼神,「祝你一路平安」。我們可以做的,原來不過如此!

沿長江往武漢,我們下蹋了「晴川假日酒店」,一推窗,冷不防給滾滾的長江水潑個正著,「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州」,想不到,我們就棲身於晴川,在漢陽樹的簇擁中酣眠,好一個充滿詩意的晚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