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7日星期日

情話


情話

網上有「最多人抄襲的情話」,周星馳在《月光寶盒》中向朱茵的表白入選了,內容是:曾經有一段真摯的感情擺在我的面前,我沒有好好珍惜,等到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急,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此,如果上天再給我一個重來一次的機會的話,我一定對她說出那3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段愛情上加一個期限的話,我希望是——1萬年。

這段話因為電影賣座而風靡海內外,風頭一時無兩,如果細心想想,其動人的程度不見得有多少值得討論的地方。網上也有「最讓人動情的話」,入選的中國古詩詞不少,特別是詞,抄錄如下: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江城子》)
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欄意。(柳永《蝶戀花》)
衣帶漸寬終不毀,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
時節欲黃昏,無聊獨倚門(溫庭筠《菩薩蠻》)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頻洲(溫庭筠《夢江南》)
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姜夔《暗香》)
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牛希濟《生查子》)
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牛希濟《生查子》)
枕前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敦煌詞)
欲他征夫早歸來,騰身卻放我向青雲裡(敦煌詞)
暗裡回眸深屬意。遺雙翠。騎像背人先過水(李旬《南鄉子》)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馮延巳《鵲踏枝》)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烏夜啼》)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
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錢惟演《玉樓春》)
昔年多病厭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淺(錢惟演《玉樓春》)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範仲淹《蘇幕遮》)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裡(範仲淹《御街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
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範仲淹《御街行》)
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張先《天仙子》)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歐陽修《踏莎行》)
笙歌散進游人去,始覺春空(歐陽修《采桑子》)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
殘睡覺來人又晚,難忘,便是無情也斷腸(晏幾道《南鄉子》)
兩鬢可憐青,只為相思老(晏幾道《生查子》)
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蘇軾《江城子》)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蘇軾《水龍吟》)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蝶戀花》)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蘇軾《蝶戀花》)
人生彈指事成空,斷魂惆悵無尋處(李之儀《踏莎行》)
思量只有夢來去,更不怕,江攔住(黃庭堅《望江東》)
最關情漏聲正永,暗斷腸花影偷移(晁元禮《綠頭鴨》)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秦觀《江城子》)
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秦觀《江城子》)
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秦觀《滿庭芳》)
豆蔻梢頭舊恨,十年夢屈指堪驚(秦觀《滿庭芳》)
無奈雲沉雨散。憑闌干,東風淚眼(王詵《憶故人》)
斷送一生憔悴,只消幾個黃昏(趙令峙《清平樂》)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青秋節(柳永《雨霖鈴》)
此去經年,應是良晨好景虛設。便縱有千鐘風情,更與何人說(柳永《雨霖鈴》)
寬盡春來金縷衣,憔悴有誰知(魏夫人《武林春》)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周邦彥《滿庭芳》)
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沈思前事,似夢裡,淚暗滴(周邦彥《蘭陵王》)
故鄉遙,何日去(周邦彥《蘇幕遮》)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邦彥《少年游》)
只有關山今夜月,千裡外,素光同(謝逸《江神子》)
萬裡雲帆何時到?送孤魂,目斷青山阻。誰為我,唱金縷(葉夢得《賀新郎》)
好是風和日暖,輸與鶯鶯燕燕。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朱淑真《謁金門》)
獨行獨坐,獨倡獨酬還獨臥。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朱淑真《減字木蘭花》)
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台(朱淑真《清平樂》)

「最讓人動情的話」,為甚麼是「詞」居榜首?這是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最近讀了葉嘉瑩《論詞之美感特質之形成及詞學家對此種特質之反思與世變之關係》,很同意她的講法,文云:

「小詞之參差錯落的形式一種屬於女性化之語言,此種語言與詩歌之句式整齊的男性化之語言,在美感特質上有著很大的不同,詩歌之整齊的句式,宜於表現一種直接感發的氣勢之美;小詞之參差錯落的句式,宜於表現一種低徊宛轉的姿致之美。這是形成了小詞之要眇幽微之特美的第一點因素。」

我認為這一點很重要,既指出了詩和詞的不同之處,也說明了詞所以易於傳情,是由於詞原是寫給歌伎唱的,「此類歌伎酒女既完全脫離了社會倫理之關係,而只以美色與愛情為其突顯之特質,因而遂於無意中產生了一種引人生託喻之想的作用。」再者,「小詞之作者原是屬於詩人文士一類的男性之作者,因此當此一類男性作者在敘寫女性的傷春怨別之情思時,遂往往也無意中流露了自己內心中的一份失志不偶的哀傷。」
近日有學者指出背誦不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我認為像上面這些好詩好詞,多背誦一些,積累起來,既有助增加詞匯量,對文學、文化的體會也更深,而思維的空間也得以拓展。古詩詞的世界處處是精金美玉,而記憶是進入寶山的鑰匙,正如蘇文擢教授所言,讀古典文學須「由誦而入,以熟為歸,由講而明,以知為要」,一語道破了學習語文的訣竅;語文文學世界的事、景、情、理,既不是多做幾篇閱讀理解練習就可以深切領悟的,也不是甚麼「奪命四式」的考評方式可以準確評量的。

想起王國維以三首詞概括為人生的三個境界,在獨上高樓之前,也得先鍛煉筋骨,而記憶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學者們應該細加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