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30日星期一

贈摯友﹝打油詩﹞


萬籟聲隨物影移。
良宵暗渡心轉痴。
但使撫琴留君住。
舉杯行樂應及時。

高低放下有何難?
天地賜愛滿人間。
苦樂齊來應是福,
多少嘗遍心自閑!

此詩作於吾兄來函之夜,謹錄於後:
剛才一家去看了極地雪犬,因今天是我和薇結婚17年的日子。行樂是應及時。我昨天也寫了一點東西,現和你分享如下:天賜愛,地賜愛,人賜愛,天上人間都有愛。高也罷,低也罷,放下吧,大千紅塵總是情。苦也來,樂也來,苦樂都來。多嘗點,少嘗點,多少嘗點。自然心,人懷自然心,自然人懷心。

2007年4月29日星期日

給老師的一封信



老師:

您好!這是我第一次給你寫信。

得悉老師飽受家庭問題困擾,作為你的學生,我不能相信眼前的事實。

還記得1989年,我正準備撰寫畢業論文,在老師的指導下選好了研究對象,正在為論文題目而搜索枯腸之際,老師安排了一個午膳,同桌的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作家余光中教授,也是我的論文研究對象。這種難得的親近,不啻是心靈的契合,對我往後的研究有莫大幫助。

就在同年春夏之交,中國發生了六四事件。在浩浩蕩蕩的遊行之後,該是靜下來反思的時候了。老師當仁不讓,發起「天安門詩歌朗誦會」,成為文學界盛事。海內外詩人齊聚香江,民主之聲聲聲入耳。如果不是老師多番鼓勵,我這個詩壇新丁,怎敢在大詩人跟前獻醜?

雖然曾修讀老師的現代小說課,也旁聽過新詩課,可是,對老師的認識,恐怕是在研討論文期間才正式開始罷。每一次,當我們討論完畢,你總不忘問我要往哪兒去,因為,你不介意為一個學生當「柴可夫司機」,把我送到新亞去上課,而我偏偏不識大體,竟坐到後排座位去。老師諄諄教誨,讓我懂得坐車應有的禮儀。此刻,我忽然想起孔子如何與學生相處,也是我在大學生活中罕有的師生接觸和對話。

1990年,一個充滿詩意的早晨,在老師安排下,崇基眾志堂來了一群稀客:一位日本詩人和兩位中文系同學(我是其中之一)。我們的共同點是:同樣喜歡寫詩。在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的環境中,在錄像機鏡頭前,我們一起談詩作詩,教我看到日本人對文學創作嚴肅認真的一面。

往後數年,在工作糾纏當中,個人學術上實在有不進則退之憾。於是,闊別六載,我毅然決定重拾研究之筆。於是靦靦腆腆地請老師替我寫推薦信。在辦公室內,老師看到申請日期已過了兩天,不但沒有責怪,而且毫不猶豫就拿起電話筒跟註冊處聯絡,請求讓我當天補交。雖然申請在最後落選了,老師對我說:「中文系老師不會因為你是全日制還是兼讀制學生而厚此薄彼的。」想想也對。於是1997年9月,我重返母校,一面教書,一面兼讀文學碩士課程。惜逢老師休假,要到美國講學,因此,在兩年中也無緣修讀老師的課了。

回想起1996年一次會面,言談間我無意地提出想帶領學生參觀中大,以鼓勵他們立志向學。老師聽罷十分贊成。當下就答允給我安排。到了11月,那是風和日麗的星期六,剛巧又是中大開放日。當天老師在新亞演講室內給同學上了饒有意義的一課。學生聚精會神地聽講。印象中,他們似乎從未如此留心地上課,而老師早已印備講義,用生動風趣、深入淺出的方式,向平日活脫調皮的學生侃侃而談大半小時,學生都獲益匪淺。我想,為了一個闊別多年的學生的一句話,為了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老師願意犧牲私人時間,犧牲與家人共聚的美好時光──記得有一次你向我提到,為了不能陪自己的孩子去麥當勞而深感慚愧;而我們,竟連一面錦旗或紀念品什麼的都沒有恭恭敬敬地奉上,事後想起來,實在有點愧對老師。

1998年聖誕節前夕,我回到系裡跟指導教授討論研究計劃的寫作和修改後,不自覺地往你的辦公室走去。我知道老師正休假到外地講學,心想又是白走一趟。不料電梯門剛打開,老師赫然站在我的面前。在我們短聚片刻當中,來電一個接一個,老師在斷斷續續的對話當中,多次提到我的論文和學習情況,那份對學生的關懷,教我彷彿回到十年前的學生時代……

什麼時候,當一切都安頓下來,我可以跟老師來一個沒有鈴聲騷擾的短聚嗎?

成都、長江三峽之旅

長江,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也留下了數不盡的名篇。我有幸作為成都、長江三峽學術文化交流團的一員,終於來到嚮慕已久的巴山蜀水,體會到大詩人登高懷古的豪情。

浣花溪水光瀲灧,教人想起英國的康河。不過,只有杜甫才不折不扣地寫出傳誦千古的詩篇,「草堂留萬世,詩聖著千秋」,信步花間,幻想自己就是「江畔獨步尋花」的杜少陵呢!「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我們早來了,梅花還未開,好一座氣吞雲夢的「天下江山第一樓」已在前面。李白因崔顥題詩而「擱筆」,「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登上「楚天極目」的寶塔,耳畔傳來陣陣木樁叩鐘的聲音,是回程的時候了。

「萬頃波光歸稼穡,四山靈氣慄蛟龍」,二王廟內,供奉治水功臣李冰父子,今天,在安瀾橋上一步一驚心,「深淘灘、低作堰」,令人嘆服古人的睿智和膽識。走在見底的石灘,仰望山上,幾疑神仙就棲於煙靄繚繞處。「三星堆」出土文物幾乎改寫以中原文化為中心的歷史,眼前的塑像,精巧得近乎完美,足與西周的鐘鼎文明分庭抗禮,「是外星人建造的嗎?」同學爭相買一個仿製品回去收藏,大家都上了難得的歷史課。

在成都,我們與成都巿洛帶中學校作課程交流。課後,洛帶中學和惠僑師生紛紛集體拍照和留念,後來,在參觀江西會館和廣東會館時,同學們已經手牽手談天說地了,他們都說:「很珍惜這份難得的友誼,回港後仍可用電郵保持聯絡呢!」

在重慶吃過麻辣火鍋後,我們登上郵輪,展開三天的長江之旅。三峽途中一直風和日麗。奇怪,到了巫峽,忽地天色灰暗,難怪杜甫詩云「巫山巫峽氣蕭森」了。仰望神女峰,無論如何都不能想像「神女有心,襄王無夢」的典故與此有何相干。反而輕舟橫渡,險象環生,我們坐在巨型的國賓五號中,只能頂風冒雨,但是,小心感冒啊!

在瞿塘峽口,我們登上了一座歷史古城,有道是「白帝城高急暮砧」。周恩來也在石碑上親筆寫下李白的詩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想到劉備當日托孤於此,不禁要問,誰是真正的英雄?曹、劉、抑或諸葛先生?

酆都鬼城並不可怕,天子殿、剝皮地獄、望鄉臺,在我們眼中不過圖像和雕塑而已,反而在登上纜車之際,同學的尖叫聲更加嚇人。想想看,「善者彰,惡者禍,理所當矣;直之升屈之沉,亦非謬矣。賞善罰惡,毫釐不差,須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爾知罪乎?」鬼門關內,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道德教育。跨過奈何橋,左橋代表錢財,右橋代表健康,聰明的同學們,都選擇了後者,大抵寧可信其有吧。
神農溪上,縴夫拼命地拉,「啪」一聲,竹桿斷了,拋到溪中,一點婉惜也沒有,大概已習已為常了。土家族的情歌勾不起同學們的興趣,反而族人獨特的墓葬方式──「懸棺」文化引起議論紛紛,「是外星人放上去的嗎?」離去時,依然是一連串的問號。買下一雙手造的草鞋,對方投以感激不盡的眼神,「祝你一路平安」。我們可以做的,原來不過如此!

沿長江往武漢,我們下蹋了「晴川假日酒店」,一推窗,冷不防給滾滾的長江水潑個正著,「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州」,想不到,我們就棲身於晴川,在漢陽樹的簇擁中酣眠,好一個充滿詩意的晚上。

2007年4月28日星期六

三里屯



車流如水
路人在燈下踱著,面目模模糊糊
追著路牌,單車驟然掠過
尋一寸呼吸的樂土
夜 月圓如昨
「拐一個彎就到了」─車已煞住了
酒廊內 樂手隨節拍擺動
沒有熱舞
歌聲正奪門而出
多貪婪的目光,緊盯著
洋妞披一身金髮
酒氣混著CK香水
高跟皮靴磨平了石地板
零下八度,脫掉羽絨
皮衣顯出曲線
拋一個媚眼
舉杯把笑聲都賣給黑夜
「蘭桂坊」─好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酒精與霓虹 夢死啊醉生
沒有運動沒有主義
「沒關係!先坐下,不滿意可以再換一間。」
一樣的招徠一樣的熱情
找一間推門進去
聽嗓子在時間中磨洗
沒有梭角、沒有叫囂
一樣的旋律一樣的夜
夜已深 音符在寒流中哆嗦
「夢里依稀 依稀見淚光……」
淚與夢 燈與影
三里屯,秦淮風月
夜總叫人迷失本性
皮夾克短裙子裹住了嫩嫩軀體
裹不住窈窕和誘惑
長髮醮滿酒氣
悄然擦過眾人的臉頰
耳語 高呼 手舞足蹈
聲音更沙啞 香煙擠滿斗室
影子已歪斜
低溫凝住了歡愉
當青春都燃成灰燼 賣給永恆
國旗在晨曦中冉冉升起
骨碌骨碌
沒有愁腸沒有苦杯
明朝散髮弄扁舟?
生死都已過時
紫禁城王府井已垂垂老去
一條小街 美酒美女
土氣都統統給刮光了
剩下寒流竄竄
兀自與黑夜作伴
作於2002年元旦

2007年4月27日星期五

早熟




去年六月二十一日出版的第752期《壹本便利》刊登年僅十四歲的李蘊性感濕身照。最後起訴壹本便利有限公司,《壹本便利》被控以觸犯《防止兒童色情物品條例》,最終被法庭裁定罪名不成立。
事發時年僅十四歲、今年七月才滿十六歲的李蘊,認為法律未能制裁《壹本便利》的劣行,擔心隨時有下一個受害者。此事引起婦女及保護兒童團體關注,要求政府正視傳媒的劣行。「民意調查」訪問五百多人,有逾七成被訪市民指裁決不合理。
我們應怎樣從此事汲取教訓?在求學年齡,學生是否適合參與幕前工作?
根據資料,李蘊十三歲正式加入樂壇,因參加商場舉辦的歌唱比賽獲得殿軍,被現任經理人Peter Chiu看中簽約為輝皇娛樂旗下歌手,其後更成為亞洲鼓王Don Ashley的徒弟。
作為藝人,「性感」的定義和尺度是不是跟普通人一模一樣?例如明星和模特兒的衣著一向大膽前衛,不能跟平日在街上的少女等量齊觀。例如學校的尺度又比平日的穿衣要「保守」一點。記得有一次帶學生出外參觀,相約在灣仔地鐵站等,眼看時間到了,依然沒有學生的影蹤,再從身旁逐一搜尋,才赫然發現幾個女生就在不遠處,化了妝,穿上短短的裙子,束了頭髮,跟平日的學生形象完全兩樣。由於是參觀職業展覽,我覺得問題不大,只是半開玩笑的說,幹嘛打扮得那麼成熟?差點認不出你們!同學都哈哈大笑,大概笑我的保守和無知。二八年華,哪個少女不愛打扮?
以16歲為界線固然應該檢討,因為現在的少女早熟(有一齣電影就以此為名),也許要再下降至13歲。但到目前為止,似乎還沒有人正式提出過,如果少女提早進入娛樂圈,她的「生理年齡」跟心智的成熟程度就顯然有差異,《防止兒童色情物品條例》是否完全適用?除非可立法阻止十六歲以下少女參與幕前演出,否則,「李蘊事件」仍會不斷出現,也會有不同的版本。當事人有這樣的獨白:「我覺得自己唔好彩,點解會偏偏選中我?我咁細個,就算穿得少都冇野睇啦,佢唔應該搵兒童賣弄色情!」
教育工作者和傳媒工作者應該共同思考,為甚麼十三歲可以放下書包,出外謀生?為甚麼她的母親不阻止她加入被人戲稱為「大染缸」的娛樂圈?為甚麼當事人可以接受穿著性感的衣服,讓人家在身上嘖水?如果說是「無知」的話,是不是應該馬上回復學生身份,不再接觸這個不健康的香港傳媒以自我保護?

「李蘊事件」和「阿嬌事件」以後,關心孩子的家長們,應該怎樣教育孩子,讓她們在健康的環境長大?錢鐘書說孩子應否看寓言,全看我們成年人造成一個怎樣的世界,如此看來,這類雜誌和照片的出現,又反映怎樣的社會現象?

2007年4月25日星期三

醉人的夜色




每次從外面回來,總有點新的想法。
古都西安是個不錯的地方,除了人所皆知的古蹟文物以外,還有……
令我最難忘的是當地的人。
西安人生活很樸素,兩三塊已經可以吃一頓很豐富的早餐。十塊錢可以任吃,是自助式早餐,數十種美食任品任嚐。
交通費也便宜。
二十分鐘車程,也不過十五塊錢,如果坐公車,一圓起,兩圓止。
同行的朋友說:「在西安沒有看見漂亮的女孩子,似乎有點失望。」
我想,一個古都,一座城市,沒有漂亮的女孩子是不大可能的,肯定的是,正如梁容若說,我們選錯了時間和地點。
為了証實我的看法,於是,一個晚上,十時多了,肚子有點餓,下定決心,到外面闖闖,順道看夜色。
因為下榻的酒店就在市中心,對面馬路行人多的是,一路上走,突然,禁不住回過頭來,啊!滿街都是青春少艾,衣著入時,纖細的腰肢配一條流行的低腰褲,修長的美腿襯著短裙子,西安的美少女以長腿姑娘佔大多數,身形比例很有女模特兒的風範。男子麼,我戲稱他們像秦俑,不含貶義,說的是有一股軍人的凜然正氣,略帶嚴肅。
在小食街旁有一家的士高,除了一大群不知哪兒來的老外,門前就聚著一群少年。男的頭髮像火,女的像的噴火的雲霞,睫毛液多得快要崩塌了,閃粉在霓虹燈下,紅彤彤的胭脂加上眨啊眨啊的眼睛,絲毫沒有疲態!不遠處,幾個少女正圍在路邊吃小小餛飩。
我買了一碗炒麵,但見二十來歲的小伙子左手拿鐵窩,右手輕靈地在油鹽糖和各式醬料之間來回幾次,添菜加蒜,不到十分鐘,一碟熱騰騰的炒麵已準備妥當,收錢的大概是老闆娘,不,是女朋友吧!四塊錢,我以為聽錯了,再問一遍,付過了,笑一笑,點點頭,滿足地離開。在街口,婦人在喊,兩塊錢一碗小餛飩,看見少女們吃得高興,我也來湊熱鬧,十來個小餛飩伴一點蔥蒜,實在可口,也管不得是否吃得下。
回去已十一時半,吃著吃著,平時沒有夜宵習慣,卻一口氣吃光了。靠在牀邊,從中央台的連續劇,一直轉台,似乎沒有甚麼好看的,肚子填飽了,不知甚麼時候,模模糊糊地睡著了,嘴裡有的是油麵和小餛飩的餘香,以及西安那格外醉人的夜色……

文化之旅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除了多讀書多閱報以外,怎樣才可以知曉世界大事?怎樣才可以擴闊視野和胸襟?

學校每年都舉行「世界學堂計劃」,目標是希望學生「立足香港、放眼世界」。記得我們的首站──北京,在偌大的天安門前,我們顯得何其渺小!在天壇故宮,不得不慨歎中國文化的浩博精深。在烽火台上眺望長城,蜿蜒千里,微風掠過,也冷不防打了幾個寒顫,可以想象,在朔風中,昔日戍卒的生活何其艱辛!我是教國文的,對於文學歷史,平日尚能如數家珍,如今面對動輒千年的文物古跡,有時候竟啞口無言。天地悠悠,文化可以綿延不絕,古籍可以重印再版,而文物是流星,稍縱即逝。「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為了追躡大詩人的足跡,我們趕在水淹的前頭,以便一睹那星垂月湧的瑰麗,與乎氣吞雲夢的悲壯!

荷馬、但丁斷斷寫不出這樣的詩篇!我們卻有幸烙下一道又一道不滅的印記,也真正領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可貴。

從二千年起,我們的旅程北起汴魯(北京、山東)、西至巴蜀(重慶、四川)、東出滬寧(上海、南京)、南及粵東(廣州、惠陽),去年更踏足最多少數民族的省份─雲南,師生都陶醉在在昆明和麗江的美景中。今年四月,我們的行程到了只有一水之隔的澳門,與當地兩所中學─聖心女子中學和中萄職業技術學校作交流,同學都表現得親切友善,而且談吐大方,他們求知慾很強,對於香港的教育制度乃至學習情況,問個沒完沒了,剎那間,我們彷彿都成了他們的老師似的,更令我想到近日備受爭議的「求學不是求分數」宣傳片段。我想,學生的潛能是個無底洞,分數又如何量度同學對知識的渴求?關鍵在乎大家怎樣啟發誘導而已!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那是去年與昆明八中交流時偶然在一個課室壁報上看到的一句勵志標語,現在仍偶爾浮現於腦海。曾幾何時,我所認識的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志作舟」,一字之差,可以見出同學以「苦」作舟的精神,是否值得同學細細思量?

有人說,昨天是過期的支票,明天是未知能否兌現的期票,唯有今天才是不折不扣現金支票,因此我們必須珍惜當下。儘管人生有一個又一個的休止符,但世界學堂之旅卻並沒有終站,同學們,要把握機會啊!

2007年4月24日星期二

無明




不知不覺,夜已悄悄降臨。本無一念,石子卻偏要往水中投影。倒影自照。啊!看到的究非真像。漣漪已起,再也無法回復原來一樣平靜。

渴想獨處的情懷。

曾經漫步園中,找不到一個無眠的摰友;天地是如此寬廣,一顆雨後的水,滴在一片葉上,輕柔,卻又搖搖欲墜。誰也不忍心它就這樣掉到泥濘中。把它承在掌中,卻又不知太陽出來以後,它能耐多久。

生命不過不知多少個一瞬間加起來的總和吧了!

這一刻,我竭力抓住了生命中燦爛的一瞬,沒讓它悄然流逝。我願意毫不保留地表白我的真情真性──那是坦率於天地之間的一抹亮色,而我將永遠相信,這一瞬就是永恆。

2004年9月18日
凌晨4時34分於東莞城

2007年4月23日星期一

雲南少數民族之旅



雲南是我國擁有最多少數民族的省份,很難想象二十六個民族如何和諧共處。為了解開這千古謎團,特前往雲南一行,以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首天已登上了明末清初吳三桂所建的金殿。雖然風光如畫的昆明和改朝換代的歷史似乎毫不相干,但「衝冠一怒為紅顏」又確然改寫了歷史。
「石林」是當地著名的風景區,特色在於奇石嶙峋、拔地而起。誰想到它是二億多年前海底石灰岩層經地殼運動、海水和風雨侵蝕形成的自然景觀?「石不能言最可人」,任遊人評頭品足,也許就是它木訥可愛之處吧!
當飛機抵達麗江古城,最叫人眼前一亮的是:星垂天幕、月懸半空,人與天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難怪少數民族都如此崇星拜月!作為納西文化的中心,無論建築、服飾和婚嫁習俗,都不禁令人目定口呆。雖無緣一睹虎跳峽的雄奇,卻登上了連綿千里的玉龍雪山之巔。千年冰川、白雪皚皚,仿似人間仙境。
到了白水河畔,除了洗洗手,許個不為人知的心願外,情不自禁地多吸幾口空氣,跟三五牦牛打個照面。我以山水作靠背,拍下藍得亮麗的風景照,好回去炫耀一番!
看過納西族的青蛙圖騰、玉水寨簡陋的民房、祭祀用的布幡迎風搖曳、人首蛇身的自然神神秘而莊嚴……,似乎隱約可見三萬年前舊石器時代人類和大自然拚搏的痕跡。羊皮畫上盡是捕獵者歌舞慶豐收的喜悅,簡樸得叫爭名逐利的城市人為之汗顏。在高吭悠揚的納西古樂引領下,我們已走到時光隧道的盡頭,捧著活生生的東巴象形文字細細端詳,愈覺少數民族的坦率可愛;在他們的臉上,無法讀出憂鬱和苦惱。西山、滇池,不一定能跟什麼名山大川相比擬,可是當這一切一切加起來時,就天衣無縫似地成為人們心中嚮往已久的世外桃源!也許這就是各民族千古以來能夠相依相存的根本原因吧!
七天過去了,星月和雲彩統統帶不走,隨身的就只有幾包香花、數個民族布娃娃;人生苦短,誰敢保証有機會重遊舊地?但可以肯定的是:昆明、麗江、納西族人……,這一切將永遠活在我的記憶深處!
每當看見藍得亮麗的天穹,我都不期然地想起一個又一個古老的民族……
這夜,我造了一個夢;夢中,一個穿著少數民族服裝的少女為我翩翩起舞……

2007年4月22日星期日

望盡天涯路


北京的天壇故宮,固然令人讚嘆中國文化的博厚,歷史博物館、蘆溝橋、雍和宮,勾起不少歷史滄桑。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令人不敢相信日軍的暴行,雨花台前,海峽兩岸的歷史彷彿就在眼前。

在成都,雖然找不到古蜀國,諸葛先生的神機妙算不能呼風喚雨,卻可以直闖李冰父子的鬼斧神功,更可以在三星堆發現蜀國文化的神秘高深。遍尋望帝的幽靈而不可得,然後溯流而上,在長江的濁浪中,神女峰依稀可辨、白帝城欲拒還迎、神農溪盛不下串串淚珠。一雙草鞋、兩塊破布,那兒沒有童玩、沒有魏晉隋唐……

黃鶴早已遠去,謫仙亦不過如此!寫不下去了,何如登樓北望,望穿歷史的迷障?晴川歷歷,芳草萋萋,長江水浩浩蕩蕩,竟放不下寸寸柔腸!

玉龍就在眼前飛舞,雪山獃獃就在腳下,冷不防千年冰川,人類的文明原來近在咫尺。當空氣不再奢侈,大夥兒已在玉水寨前,以遊人的冷眼笑對猙獰的歲月。當人們習慣於十字架和聖母像,人首蛇身的自然神又算是甚麼?二十六個少數民族共享一個完美的天國。天國亦不遠,在香格里拉啊!平蕪盡處,就在青山以外?那兒再沒有邊界,而人生的邊界又在何方?

白水河無論如何也找不到一記定情信物!問世間,哪有可託終身的男女?手,還是不洗也罷!回眸一笑,牦牛給你一記耳光。

別矣!永恆的青山白水。

2007年4月21日星期六

寒冬路漫漫


記不清是第幾次踏進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了,而最特別的要算這一次了。
當穿著深藍色制服的人民大學同學主動向我們打招呼時,我才知道,你們是不折不扣的人民大學學生,而不是高中同學。更令我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你們的親切隨和,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在這十一天當中,帶給大家不少歡樂。可惜正如在結業聯歡當晚的歌聲一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願大家珍重保重,可以的話繼續保持通信──情是永恆的啊!
在天安門前,當國旗冉冉升起,在毛澤東畫像前,在微笑的背後隱藏著絲絲失落,在偌大的天安門廣場上,我們顯得何其渺小,突然,一對小情侶在身旁擦過,背後是七彩繽紛的風箏,爬滿藍藍的天穹。
人民大學賢進樓是我們下蹋的居處,誰分得清哪個是大學生哪個是香港的尖子?「人家在百忙中抽空,十一天不是短時間,人家的誠意與熱情,我們應怎樣回報?」我在第一次分享會中語重心長地說了一大堆話,「人生匆匆數十載,幹嘛不做點有意思的事?」在吃夜宵的時候,我發現,綠A組的同學都很懂事,很有禮貌。作為他們的組長,我實在覺得很高興、很榮幸。
在蘆溝橋,綠A組同學們買的紀念品是清明上河圖,而不是什麼小玩意,說要回去送給校長,刻一方印鑑送給教文化科的老師……。我聽著聽著,覺得香港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
在圓明園,我沒有拍照的衝動,只好在離去之際寫了一首小詩,算是為這一趟留個紀錄:
咫尺京華萬里心
淒風苦雨獨登臨
盤古有心闢天地
仲尼無緣論古今
康熙圓明睿智出
雨果難解寇盜侵
頑石無心不記恨
蕭蕭風雨自沉吟
在長城上,我差點暈倒過去,當時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命,也不是別的什麼,而是,如果要別人把我擡下去,那實在叫人太辛苦了。於是我不斷跟自己說,我會沒事兒的,我會沒事兒的……
我終於自己走完了下長城的路,但,衣服都濕漉漉的。
八月二十日,我們再一次踏足人民大會堂,在樓梯前列隊,驀然,我看見一雙雙深邃而憂鬱的眼眸。
在十一天當中,綠A組的集體照應該是各組之冠了,吃飯時,無論是如何擁擠,我們都樂意坐在一起,肩並肩,談個沒完沒了,拿到的東西也一起分享。上課時,大家準備好問題發問,更帶動各組同學要求講者簽名及合照留念等,綠A組同學表確實在是可作「表率」的。
在車上,我們爭相與陪同學生交談,友誼也就一天一天地累積起來。金雪、楊娜,謝謝你們,是你們把北京的友誼帶到香港,令一群孩子變得成熟、更會體諒別人。聯歡晚會那一天,你們的歌聲扣人心扉,「天上人間」,兩個世界何嘗不可以走在一起?當看見人人眼泛淚光,我也快忍不住了,於是提議大家合唱一曲,「明月幾時有」?我欲乘風歸去,不,我們都不願離去,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那確然是大家的心聲。我的聲音也開始變得沙啞,謝謝你送來的花。
而我們的歌聲,是送給兩位異地的好朋友──金雪、楊娜。很幸運地,是老天給我們的安排,我們都是一見如故的好兄弟、好姊妹。
記得有一天,大夥兒去中央電視臺錄映,金雪病倒了,當楊娜告訴我她在發燒不能來時,我的第一個想法是回到賢進樓去,但到底不能去,作為組長,我必須帶著小組出發,在錄映期間,我一直在尋找……
一枚印章是一顆心,載著幾許心事;一把紙扇,各人都簽了名,叫人記住了那十一天難得的相聚。友誼可以很短暫,卻也可以一生一世。一幀相片,一紙短語,可以銘記一生。而人生已經太短暫了,人情也實在太淡太薄了。因此,我十分十分珍惜,十分十分惦記著你們!
輕輕的,我將離開你,你將眼角的淚拭去,漫漫長夜裡,未來日子裡,親愛的你別為我哭泣。前方的路雖然太淒迷,請在笑容裡為我祝福,雖然迎著風,雖然下著雨,我在風雨之中念著你。沒有你的日子裡,我會更加珍惜自己,沒有我的歲月裡,你要保重你自己!你問我何時歸故里,我也輕聲的問自己,不知在此時,不知在何時,我想大約會是在冬季。
冬季,可以看到雪嗎?我等待著……
登車遠去,永恆就是一瞬。鐵鞋踏破,踏不破千里心;京華路遠,輕輕的,我將離你遠去,眼角淚、拭不去,長夜漫漫,苦苦等待著寒冬──在夏季。
曾經,你在我跟前走過,遠去,失落,無法成眠。苦等,沒有終點……
曾經,我說過,要跟孔子像合照,到最後還是帶著一絲絲的不圓滿離去,而人生不圓滿的事何其多?記得你曾經說過,人生難免會有遺憾。但為什麼要一個人獨自承受那麼多的遺憾呢?
打從機場那一天起,我已跟大家說過,生命是很奇妙的,能夠相聚,不能不說是一種緣份,我們應好好珍惜,而十一天確乎是短暫,但永恆亦不過一瞬,而我始終深信:「永恆就是愛!」

2007年4月20日星期五

蘭亭古風



文人雅集,縱論古今,其蘭亭古風之遺乎?期於月杪之約亦久矣,蓋三人行而有我師焉。坐而論道,古今往來,風流人物莫過於此。彼等一時豪傑,才凌兩岸而雄姿英發!蓬萊文章建安骨,此古人所以追慕者也。今則謂富與貴人之所欲,猶魚與熊掌,而兼得者亦寡矣!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而江上之清風,與乎山間之明月,吾輩固足與古人並肩矣!所謂取之有道、論之有理,吾等論教育興廢,談人生、說世情,雖云有的放矢,而期於百樂亦久矣。與力耕兄廿載相知,自絃歌始,而今夜復以歌聲暢敘,以致於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聲如洪鐘者,有輕柔如柳絲垂岸者,坦然快然!樂矣!悅矣!
散髮弄舟又何妨?今夕何夕?共秉燭夜敘,淺酙低唱、暢懷高論,雖無曲水流觴,而群賢畢至矣!少長咸集矣!吾輩固性情中人,因有感於才子黃霑之逝,復嘆惜於時人月旦人物之非;以為生固可喜,而尤須活在當下,把握目前。席間嘗論朱氏竹垞,暗許於妻妹靜志,共眠一舸,而有輕衾各自寒之憾。惜也!朱氏生當今世,或如林局長煥光先生之自免去職,稱心快意,委心去留,雲彩一揮而風騷驟變,此雄豪所以異於醉客者也!又嘗論風流,以為英雄不免,而情之所至,雖勇者莫能禦之,而況常人者乎?柳耆卿醉心紅袖,白頭不歸。嗟乎!古今能行之者亦鮮矣!嗚呼!人之鄙陋如此。豈不哀哉!
或曰:世事洞明皆學問。吾輩胸懷坦蕩,苟能返照自身,當悟人生妙諦。曩者自京師歸,心境為之一變。且夫雪嶺迎風,渾然天地一體;霜潔風高,生命亦澄明如水!觀夫北海已成冰封,大觀園亦宜於踏雪尋梅矣!世之寒士,形役終日,迷途而不知返,終以執迷而不悔者也。思之愈深,情動乎中。憶蘇學士有但少閒人之嘆,朱氏自清亦醉心乎自由之境。倘良朋之聚可以延綿無盡,逍遙遊於惠風和暢之日,豈不快哉?
此文草成之際,忽聞噩耗,一天資聰慧之少女,年方二八,近因腦膜炎猝逝於上海,追念無憑,音容杳杳。悲夫!生死有命,太史公所謂天道,是邪非邪?吾生也有涯,而功名富貴,虛妄如塵土,惟義之所至,可以干雲。本乎允執厥中之旨,人之尊、心之靈,吾其念之,庶幾可以俯仰而無愧乎天地矣!

2007年4月19日星期四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四月份在復活節期間與中文學系同事一同參加西安的教學研討會,認識了不少同行,思想得以放假。從前不明白為甚麼美國總統經常度假,不明白為甚麼某大跨國總裁經常不在香港,業績卻屢創新高。
現在,終於有了眉目。
身處五千年文明的古都西安,每天沒有熟悉的人跟我一起吃早餐,卻可以留心觀察老百姓的早餐文化,麥米粥加饅頭,人人瞼上都綻放著滿足的笑容。
師大的同學們予人親切的感覺。校園的牡丹花開得燦爛,同學們也笑得燦爛動人,雖然跟她們相處的時間很短,感覺卻是認識了很久的朋友一樣。多得互聯網的發明,我們可以有近在咫尺的接觸,合照的相片不用郵寄,經濟又環保,最重要的是即時抓住了一瞬的歡愉!
有人以為坐長途車是苦事,我在數小時往返乾陵車程當中,跟劉師兄天南地北談個沒完沒了。平日大家都工作纏身,哪有閒情逸趣?
人在外,更明白群體生活的重要性,得「鄰居」潘老師介紹,在登機前趕往漢陽陵參觀。「千年禮制,俎豆馨香」,在1600平方米陳列室內,重現1800件文物精品,那是中國佔地面積最大的博物館,以及世界第一座全地下遺址博物館。這是此行額外的收穫。先進的影視成像技術再現漢景帝劉啟臨朝的場景,比起大唐芙蓉園的「夢回大唐」詩樂舞劇尤有過之。
回來後,立志要寫網誌,一來是受劉師兄的啟發,也希望藉此拉近與各方好友的生活距離。

2007年4月18日星期三


胡適在《白話文學史‧引子》有一段話:
歷史進化有兩種,一種是完全自然的演化;一種是順著自然的趨勢,加上人力的督促。前者可叫做演進,後者可叫做革命。演進是無意識的,很遲緩的,很不經濟的,難保不退化的。有時候,自然的演進到了一個時期,有少數人出來,認清了這個自然的趨勢,再加上一種有意的鼓吹,加上人工的促進,使這個自然進化的趨勢趕快實現;時間可以縮短十年百年,成效可以增加十倍百倍。因為時間忽然縮短了,因為成效忽然增加了,故表面上看去很像一個革命。其實革命不過是人力在那自然演進的緩步徐行的歷程上,有意的加上了一鞭。白話文學的歷史也是如此。
[1]
文末有發人深省的一段:「因為是有意的人力促進,故白話文學的運動,能在這十年之中收穫一千多年收不到的成績。假使十年前我們不加上這一鞭的;也許十年之後,也許五十年之後,這個革命總免不掉的。但是這十年或五十年的寶貴光陰,豈不要白白的糟塌了嗎?」
魯迅說過:「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回過頭來看,今天社會上有很多不公不義的事情,我們是不是應該改變沉默的態度,適當地發聲,提提意見,以免又再白白的糟塌了寶貴的光陰?
[1] 胡適白話文學史,台北:樂天出版社,民國六十三(1974)年再版,頁四。

觀雪


山水有情,人世間,不過彈指之一瞬,須臾已逝,惟情能賞心,足以洞見生之實有!觀乎白雪照人,純真如赤子者也,吾獨喜之。
昔遊於山西之太原,平遙古城之上,白雪紛飛,令人目眩。而北京之雪又自異者也,輕柔如綿絮,隨風起舞,飄於髮梢之間,鍾情如我輩者,豈能無感慨?
雪擁藍關,征馬踟躕,吾未之見也,而能想象其雄奇;而冰皮始解,人皆樂之,而至於遊冶不絕。並肩攜手,有影皆雙,此所以北海之朔風呼呼,而遊者眾;王府井熱鬧繁華 ,而遊者寡。吾嘗遨遊於大江南北,遊跡所至,足以悅目賞心者不知凡幾,而能醉心者未之有也。
及北京山西之行,先睹乎大雪紛飛之景,於忻州一中作示範教學,曾引柳三變「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之句,激賞其豪情壯語如此! 亦曾稱許徐志摩詩「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為其痴情如此也! 及抵北京,原以為無甚足觀者也,及離京前夕,先赴大觀園,而紅樓之人物已活現眼前,倘吾生為寶玉,身旁可有黛玉相伴?而遊於石山迴廊之間,得談詩賞雪、弄箏撫琴之樂乎?此吾所以嚮往,亦羨妒古人之樂者也後與聶石樵教授相聚,前輩於學海涵泳半生,所見如瀚海大洋、無邊無際,頓覺愧對前賢,惟此生盡心竭力於文教工作而已!

翌晨,天方亮,至北海,冰封千里,一望無盡,遊人皆本地長者,而年輕如我輩者亦鮮矣。觀乎水皆而凝凍而為冰,飛鳥於冰上嬉戲捕食,遊人皆懾於寒風,裹足不前,吾等得一睹空闊無邊之景。豈不快哉!豈不快哉!

又趕赴國子監及孔廟,觀其典雅如此,其中有「涵泳聖涯」之句,字體雄渾沉厚,故攝之以留傳於後,亦一樂也。孔廟內得與至聖先師合映,於藍天之下,更覺「道」之深不可測!小子當持千萬人吾往之信念,全力以赴!

潘家園,其名也聞之久矣,今日一見,眼界大開矣!苟非天寒如此,必可仔細觀之。而古玩字畫、工藝服飾諸物,其琳琅滿目如此,均非王府井可比,惟望他日再臨,想必滿載而歸者也。

古人云,物是人非,又云:「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則吾之所有者幾希矣,思之不禁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