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崛起帶動學習漢語的風潮,在官方語言多達十七、八種的印度,大學裡學習漢語的學生逐年增加,除工商界外,據說早年在台灣和中國學佛的印度和尚,因為學會說漢語,竟還俗改做觀光導遊云云。
印度國立德里大學東亞問題研究學系在二千年之前僅有三十名左右的學生,現在已增到三百多名。 畢業生成為工商界爭相聘請的對象自是意料中事。由於漢語人才求過於供,學生尚未畢業,各大機構已爭先羅致。目前一名漢語大學畢業生的起薪,約在兩萬盧比(五百美元)左右,十分吸引。可見的未來,漢語熱潮勢不可擋!
最近香港公開大學與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簽署合作協議,同時宣布成立普通話教育及測試中心。 記憶中,本港的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有香港大學、中文大學、香港教育學院等,如今再添一所,校長梁智仁且開宗明義提出:「本校的全日制學生、兼讀制學生、畢業生及教職員皆需要獲得普通話水平認可,所以舉辦普通話培訓和測試以迎合需求。」梁校長同時指出該校博士研究生的論文方向亦包括普通話教學,而且屬下的教育及語文學院獲教育統籌局委任,對香港普通話教師語文能力評核綱要進行研究和修訂。該項目即將完成,其研究成果將對今後香港中小學教師的普通話能力評核有很重要的影響。凡此種種,足以說明漢語的重要性正與日俱增,普通話水平作為「口語」表達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相信在未來一後日子仍為主流,可是,目前本港的普通話教學仍未突破「第二語言」的教學範式,白白看著人家超前,英國、韓國、印度等國的漢語課程均如日方中,而我們的教學語言論爭仍在膠著狀態,實在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