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7日星期二

同檯吃飯

香港電台:人民人情

時至今日,每逢冬至和年三十晚,中國人無論怎樣忙碌,都會一家人在一起吃飯。古代中國是個不折不扣的農業社會,農民一年四季都忙個不停,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年之中,只有「冬至」和「春節」這段時間才稍有閒暇,難得一家人可以聚在一起好好吃頓飯,當然樂聚天倫、閒話家常了。古代人生活十分簡樸,既沒有電視作伴,也沒有電話騷擾,大家喝口熱騰騰的清湯,手拿一碗自家種的米飯,算是最大的享受了!如果家中有老人和小孩,所謂「長幼有序」,年輕的要為年長的添菜加飯,是基本的「禮」。要是遇上有客人來訪,作主人家的更要設法添菜加湯,甚至不惜把天天下蛋的雞都給宰掉,把陳年米酒拿出來喝個清光,為的是讓客人吃得好,令客人有「賓至如歸」之感。吃飯時,餸菜依次排開,大家圍著圓桌,一尾魚,有人吃魚頭魚尾,也有人吃魚肚魚背,絕不浪費,非常環保。一桌飯體現出了「互補」、「調和」,正是中國文化最精彩之處。反觀西方人用餐,一人一碟,好處是人人平等,但吃過而吃不完的,就很少與鄰座分享了。由此,我們才能領略中國文化的精彩微妙之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