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語文﹕美文如美女 2009年3月26日
【明報專訊】「減去六磅十二吋」就是標準身形?當整容抽脂、豐胸瘦身成為時尚,審美標準也從重「質化」到「量化」。窈窕曲線、三圍尺碼彷彿成了女性魅力的唯一標準,在市場上有價有市,影壇、樂壇、廣告模特兒,千面如一,成為一時之風尚。
如此說來,楊玉環太胖、林黛玉太弱,一點都不美!難怪《長恨歌》 非學生精讀之文,《紅樓夢》也非學生必讀之書了。中國語文科有「文學單元」,重視欣賞新詩、散文、小說、戲劇之美。文學之美不僅在表層,而尤重內涵,所謂「言志」、「抒情」,重在「言之有物」。古人重視朗讀,就為了反覆涵泳詩文的內涵,聲聲入耳,美得令人心動,美得令人神遊物外,就進入感悟的層次了。如果未有「感性」體會,卻急於去作「知性」分析、綜合,當然是難以進入欣賞之門的。
人是天生愛美的動物,所以從《詩經》到《紅樓夢》都不乏俊男美女,今天港姐港男、校花校草選舉,已成必備節目。目下的美女都有共同點:熱情、開朗、愛扮鬼臉、打扮時髦性感,裙子短得像美少女戰士,而總有點冬樹、夏美的神經質,或傻乎乎的像楊丞琳 。美的標準已愈趨單一,所謂「美貌與智慧並重」,仍以美貌為決勝之關鍵。
文學之美又如何?《荷塘月色》美不美?《桃花源記》美不美?能指出順敘、倒敘、插敘,能指出直接、間接描寫,能指出借事、借物、借景抒情,就真能欣賞文學之美嗎?技巧分析只是起步點,絕對不能取代個人感受。文學技巧是一襲輕紗,是華麗的晚服,是七彩的妝容,是臉上的閃粉,像山虎像野豹,當剝去華麗的皮毛,與犬羊何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美往往在舉手投足之間,美得令人心動,那就夠了。
文學之美,不能只靠盛裝華服,不能只靠搔首弄姿、擠奶露股。粉雕玉砌的美人兒,只是畫屏上的鴛鴦、鷓鴣,一張亮麗的臉譜而已,怎及得上枝上的黃鶯,軟語輕聲、善解人意,活脫脫令人歡喜?中國傳統重視自然之美,強調渾然天成、重視整全的感受,反對過分爭奇鬥巧、窮力追新的文字;中國文化以情為本,主張「為情造文」,反對「為文造情」,認為有真情實感者方為「上品」。香港公開考試曾以「檸檬茶」為題,令一眾師生為之語塞,為什麼?誰曾為一飲而盡的檸檬茶動過真情?我不曉得。如果連自己都無法感動,要感動別人,難矣哉!欣賞美文跟欣賞美女的共通處,首先得用心觀察、用心體會。去掉濃妝艷抹,虛浮誇飾靠邊站,你會發現,那些純樸開朗、素顏美肌的女孩,總叫人願意一看再看!內容空洞,只靠技巧包裝的文字,只會令人吃不消,只會令人昏昏欲睡!
著名美學家朱光潛認為文學之所以美,不僅在有盡之言,而尤在無窮之意。因此,寫詩比較含蓄,寫散文就比較直接,從藝術角度看,詩的「無言之美」更豐富,也就更接近藝術了。年輕人充滿浪漫熱情,不妨多讀好詩、多看美文,以增加內涵、變化氣質。如此說來,在商業掛帥、「即食文化」的香港,電影《梅蘭芳》的票房遠遠及不上《家有囍事》,原是司空見慣的,可是,如果你用心去欣賞體會,你會發現,作為文化的精粹,京劇確有豐富的內涵和永恆的魅力!
文:香港教育學院高級專任導師曹順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