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人民人情
身邊朋友的孩子出生,家長都會買塊玉給孩子,甚至為孩子取名為「玲」、「琳」、「瑤」、「瑛」、「瑜」等,全都以玉字為偏旁,為什麼?原來我國自古就有「君子比德於玉」的傳統,《禮記》記載「古之君子必佩玉」,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徵。《說文解字》認為玉有「五德」,即仁、義、智、勇、潔,都是人人嚮往的;《三字經》說「玉不琢,不成器」,強調在學習中要經過磨練;老師的教誨,被稱為「金玉良言」,也強調在品德情意上對學生的影響力。
佩帶玉器的人都知道,玉吸收了人的體溫後,玉的色澤更美、更溫、更潤,因此佩玉的人都不輕易把隨身佩玉送給別人,除非是至親,或男女作定情信物,於是玉又有了特別的意義,成了互通情愫的姻緣石了!
玉其實是石的一種,平凡中自有不平凡之處。現代人追求美,重視打扮,本來無可厚非,假如能多注重內涵,令內外兼美,所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相對於鑽石、黃金來說,玉就有更為豐富的文化內涵了。佩玉的人要對得起君子之德,就必須修身立品,切勿「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以玉取名的朋友,也不要辜負自己的名字,要以德才兼備的君子為目標!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